您的位置:首页>科学普及>科技信息

农业信息化迈向快速推进期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3-07-1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人均收入逐渐提升,农民的信息消费意识、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普遍增强,加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依托的现代农业即将迈入高速发展期。

按照农业部下发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将从现在的20%提高到35%,基本完成农业农村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的过渡。具体指标包括:农业生产信息化整体水平翻两番,达到12%;农业经营信息化整体水平翻两番,达到20%;农业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60%;农业服务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50%等。

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为农业这一传统的行业注入全新的活力。农业信息化作为新兴产业,也将迎来全新的机遇期。 《规划》明确指出,将设立农业农村信息化试验区,主要包括农业部确定的20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十二五”时期,重点开展3G、物联网、传感网、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该区域的先行先试,推进资源管理、农情监测预警、农机调度等信息化的试验示范工作,完善运营机制与模式。

“传统农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瓶颈,现代农业为其打开了新的窗口,其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极为迫切,广阔的农业农村市场为农信产业提供了巨大空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樊会文表示,目前农业信息化多处于示范阶段,市场规模还不是很大,市场成熟度偏低,但是未来潜力不容忽视。

资料显示,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大致从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起步,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尤其进入90年代后,美国、日本和西欧的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增长率超过15%,是其同期GDP增长速度的3到5倍。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普及推广,整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将普遍受益。“所有的信息服务都离不开网络,中国移动等三大网络运营商将首先得益;农村网络终端的大量需求也将为个人电脑、手机厂商提供可观的市场份额;农业物联网的建设需要高质量的传感器等硬件设施及应用管理软件,IT企业将开拓全新的市场空间。”樊会文说。

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在部分地区已经初具规模。“电子商务平台是我们的命脉,广西糖网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占总营收比例高达10%,每年约为600万至700万元,而完善物流信息系统是广西制糖业当前最迫切的信息化需求。”广西糖网总经理李伟春告诉记者,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单个糖企自建电子商务贸易平台难度大,成效有限,这给广西糖网这样的流通类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和流通信息化留下了巨大空间,广西糖网抓住机遇,很快成为该区最重要的交易平台。

尽管农业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但是做大产业依然面临推广难,相关企业利润低、风险大等难题。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崇左分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宇说:“由于规模小、成本大,公司推出一系列针对农企的应用服务暂时很难盈利,但是我们对这个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目前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产品来积累客户资源。”

如何更快让农户、农企接受新的信息技术,是所有农信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樊会文认为,农信企业必须要创新商业模式。通过产品免费试用等方式让用户体会到实际产品带来的改变,等客户得到实际收益后再参与分成。“此外,大规模的推广和普及还要依赖于政府的力量,不仅要加强在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普及教育,同时要为农信企业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

<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