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重点新闻

【会员风采|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报道-2】全国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发布日期:2018-06-02

20165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科技三会”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树立了我国科技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以此为标志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30日定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同时是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进一步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创新先锋,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再立新功,中国科协将在全年联系一批、服务一批、宣传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根据中国科协的工作要求和部署,经常务理事会和学会党委审议通过,我会向中国科协推荐汪懋华院士、罗锡文院士、康绍忠院士、朱明研究员、韩鲁佳教授、杜太生教授分别作为“老、中、青”科学家代表和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推荐李保明教授、沈玉君研究员作为全国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

作为2018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主题活动之一,我会将陆续宣传一批优秀农业工程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精神,展示精神风貌,鼓励农业工程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为农业工程科技创新而努力奋斗。

李保明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的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中国科协第四批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他通过整合国内优势资源与力量开展设施农业工程领域重点科技公关,统筹学科发展,搭建“动物环境与福利国际研究中心”等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与长效合作机制,提升学科整体水平与影响力;通过教研结合培养青年教师骨干与队伍,强化科研带动与社会实践,促进青年教师骨干与队伍的培养;组织全国教学改革研讨,规范专业培养目标与主干课程,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首创并连续六年组织“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设计竞赛”,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新思路与新方法,成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品牌活动。

为培养农业现代化专门人才,我国在1979年首次开设农业建筑环境与环境工程专业,李保明成为当时国内第一批该专业的学生。38年弹指一挥间,李保明扎根于畜禽健康环境领域苦心钻研,立志改善中国人的膳食水平。这些年,他率领团队成员奔波于高精尖的实验室和接地气的鸡舍、猪栏之间,不避污浊,不惧难题,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畜禽高效养殖模式的创新之路。

“动物和人类一样,都喜欢卫生、舒适的环境。在它们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环境,我们作为从业人员要在节能前提下间可能地调控好,让它们长得快,长得好,不生病”。不断研究开发与应用新型的畜禽舍环境控制技术与装备,为现代畜禽健康安全生产做好保驾护航和起到技术职称作用,在李保明和他的同事看来是身为研究人员责无旁贷的事情。

李保明经常强调一句话:“我们的研究课题都是源自于生产实践。”问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解决,实干兴国,不做无用的“锦绣文章”,这是李保明一贯的风格。他的学生们的论文都是写在猪舍和鸡舍,就像30多年前他在解决南方鸡舍的通风问题时,他在炎热的广东鸡舍一呆就是几个月,通过一点一滴的细致观测,终于解决了环境控制的症结,纵向通风模式得以大范围推广。

沈玉君研究员

沈玉君,现任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工作,10年间,33岁的她走过了121个种养大县,深入两百多个养殖场、一百多个有机肥厂采集样本,试验研究、基层调研是她工作的主线,她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余项,在农业废弃物堆肥重金属、臭气控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发了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清洁生产工艺装备及系列产品,并应用推广于近100个项目中。她把最美的青春年华用在了畜禽粪污的研究上,呵护着乡村环境的美丽,人们都称她为化腐朽为美丽的科技工作者,她的团队为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术团队。2016年被农业部聘为首批“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在入选的25人中,她是最年轻的科学家之一。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是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中最年轻的党代表。

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畜禽养污问题尤为突出,沈玉君一直从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短短几年时间,她的足迹已经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出差取样、调研、做实验,几乎是她工作最初几年的全部。一次,她去大兴采集样品,回来乘坐公交车,由于气味太大,遭到乘客不满,最终竟被司机劝下车。没办法,她坐几站就换一辆车,终于把样品带了回来。为了深入研究粪便肥料化利用清洁生产技术,沈玉君与同事经常在有机肥厂一住就是一个月,在臭气熏天、蚊蝇缠绕的条垛上一待就是一整天。正是这份坚持与执着,成就了她今天的成绩,她和同事创新研究了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过程中重金属钝化机理、挥发性有机物产生规律,研发了清洁生产工艺装备及炭基肥产品,研究推广了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技术模式,申请专利20多项,发表论文近60篇,主持研究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课题,研究成果在海南、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多个地方推广应用。2016年,她荣获农业部首批“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称号,在入选的25人中,她是最年轻的科学家之一。

沈玉君一方面坚持科学研究,一方面注重团队建设。在团队人员数量少、结构不合理、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勇挑重担,担任研究室主任,专注于科研方向凝练,团结带领一班人,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科研队伍由小变大,科研业务迅猛增加,完成了近20项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并成为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最年轻的副所长。

有什么样的学术人格,就会孕育什么样的学术成就,造就什么样的学术人才。沈玉君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忠实践行新发展理念,一切从国家需要出发,直面三农实际问题,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依然不忘科学报国的初衷,坚定不移。相信正是有这样一批年轻科技工作者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执着的努力与奋斗,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