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重点新闻

【会员风采|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报道-3】学会圆满完成第一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位被托举人取得显著成长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发布日期:2018-06-06

201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启动参与第一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学会常务理事会与理事长工作会议,向农科科技社团联合体推荐胡炼、霍丽丽等2位候选人,后经农科科技社团联合体和中国科协评审,成功入选第一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同时,学会制定出台《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细则(试行)》,保障项目执行效果。

三年来,学会发挥自身的专家资源和平台优势,注重学术道德培养,对2位被托举人进行资源导入,开展托举工作。

学会积极给予被托举人自由成长的空间,配套院士、高层次专家资源进行成长指引,又施以学会资源平台和稳定资金支持的成长土壤,助力被托举人成长成才。学会采取“1+2”导师制——主导师1名、副导师2名,共有6位专家担任导师,其中院士1名,对2位被托举人开展专业素养与学术道德双结合的德才培养。加大对被托举人的学术道德的培养。结合学会品牌活动,邀请2位被托举人参加学会学风道德宣讲活动共计5场次。学会依托自身高端学术平台和国际化交流平台,助力2位被托举人参加国内交流6次、国际交流3次。注重托举工作的精准性。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不设定特别限制,由被托举人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经“1+2”位导师沟通指导后,提出差异化实施方案,自主开展科研选题、设计和学术交流安排,学会结合组织优势和项目资金基础,积极助力被托举人的方案实施。

三年来,2位被托举人在项目及平台支持下,在学术研究和技术推广、学术道德素养、个人成长路径等方面均取得快速提升。

第一届青年人才托举项目的实施为学会探索、创新青年科技人才的挖潜方式、评价体系和培育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学会将以青托项目与面向青年科技人才的学会青年科技奖、面向青年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专家院士校园行”、面向在读大学生的学会大学生“双创”大赛为集群,继续打造具有科学共同体特色的全方位培养、选拔、奖励农业工程领域青年人才的有序阵列。

被托举人胡炼成长故事:

    

胡炼结合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水田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平台,为改变水田平整依靠传统的凭经验仿形平整现状,致力于农田精准平整的研究。研究了激光传感技术、水田激光平地技术、自动调平技术和GNSS平地技术等农田精准平整技术,研制了与插秧机配套的水田激光平地机、与轮式拖拉机配套的转动铲水田激光平地机、自动调平旋耕机、精准旋耕平地机等机具,实现了水田精准平整,平整精度优于3cm

为使研究成果得到应用,胡炼近年来将水田激光平地技术和机具在广东、湖南、贵州等10多个省市进行了推广应用,开展了多次技术培训会议和培训班授课。水田激光平地技术解决了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过程中水田平整问题,适用于水田播、插、撒、抛前带水作业平整,其作业效果得到了各合作社的充分肯定。采用水田激光平地技术水田的平整精度明显提高,作业后水田平整度小于3cm,同时,能有效节约灌溉用水量,增加水稻产量,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6年胡炼晋升为副研究员,2017年被聘为华南农业大学青年教授。撰写了学术论文13篇,申请发明专利9件,授权发明专利3件,申请外观专利2件,培养研究生4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目前,水田激光平地技术已许可给广州海意液压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并与北京中元浩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务必真正服务农民,推进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助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

被托举人霍丽丽成长故事:

  

在项目和学会的支持下,在“1+2”导师的指导下,霍丽丽总结提出了4种秸秆收储连续供应模式,提出了秸秆安全存储方法,并基于秸秆移动式田间打捆收集-秸秆集中存储-秸秆利用的连续供应模式建立农作物秸秆连续供应模型,科学分析了秸秆资源量、收储站及应用点选址、成本及能耗。以华北平原地区(山东肥城)为例,优化收储站的分布与数量,使秸秆收储成本可减少了4.6%,能耗降低了4.1%,为促进秸秆利用,节约秸秆收储运供应成本提供技术支撑。

依托项目和学会搭建的学术平台和交流平台,霍丽丽拓宽了科学研究链条,从秸秆前端供应拓展到“秸秆连续供应热解炭气联产技术装备热解气和生物炭产品应用”全链条技术研发与创新,建立秸秆理化特性数据库;研发热解炭气联产技术,优化炭化密封进料系统、压实器、烘干筒、炉体及扰动器等部件,攻克热解设备生产不连续,部件寿命短等难题;提出三种秸秆热解炭气多联产技术应用模式,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摸清了秸秆从种植、收储、转化到应用全过程的能源投入和温室气体排放。

霍丽丽主持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公益性行业科技任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4项,累计经费130余万元,参与“948”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公益性行业科技项目等6项。发表论文8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6篇;授权专利3项,申请发明专利12项;申请软件著作权2件;编制标准11项。2016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获得2016年院优秀职工、所先进个人等称号。2017年获得学会第七届青年科技奖。

  

<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