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后期,瑞典成为最早的生产生物质颗粒的欧洲国家,其他欧洲国家如芬兰、丹麦、奥地利等随后跟进。1998年,瑞典率先颁布了生物质颗粒的国家标准SS 187120(生物质颗粒)以及生物质压块的标准SS 187121(生物质压块)。其他欧洲国家随后也相继提出了各自的标准。如奥地利的ONORM M1735(压块和颗粒),德国的DIN 51731(压块和颗粒)的意大利的CTI-R 04/5(压块和颗粒)。
生物质颗粒标准的建立,为生产者和用户之间建立起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为生物质颗粒的生产和买卖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使生产者、销售商和用户都对生物质颗粒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欧洲生物质颗粒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例如,瑞典目前居民住宅冬季取暖用能的四分之一来自生物质颗粒。
瑞典的国家标准将生物质成型燃料中直径不超过25mm的规定为生物质颗粒(pellet),把直径25mm以上的成为生物质压块(briquete)。按照颗粒长度、堆积密度、破碎率、含水量、灰分含量、热值、硫含量、氯含量等性状,将生物质颗粒分为三类。2005年欧洲标准委员会开始提出固体生物燃料的分类标准(CEN/TS 14961)。其中对生物质颗粒,欧盟标准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的5种分类。
根据瑞典的以及欧盟的生物质颗粒分类标准,若以其中间分类值为例,则可以将生物质颗粒大致上描述为以下特性:生物质颗粒的直径一般为6~8mm,长度为其直径的4~5倍,破碎率小于1.5%~2.0%,干基含水量小于10%~15%,灰分含水量小于1.5%,硫含量和氯含量均小于0.07%,氮含量小于0.5%。
若使用添加剂,则应为农林产物,并且应标明使用的种类和数量。欧盟标准对生物质颗粒的热值没有提出具体的数值,但要求销售商应予以标注。瑞典标准要求生物质颗粒的热值一般应在16.9兆焦上。